城市的差异与均衡
时间:2007-08-01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杨永忠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福州大学经贸系主任杨永忠教授
城市发展,差异是必然的,绝对均衡也是不大可能的。但城市发展的差异性、非均衡性作为客观存在,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科学大问题,值得大家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。感谢杨教授的来稿,让我们大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,思考一下城市的和谐发展问题。
海峡两岸管理论坛后,学院又特地组织一次与台湾学者的座谈。也许是血浓于水,彼此话无芥蒂,三言两语就无所不谈。其中一位台湾学者的问题让我印象颇深。他问我们,此行赴大陆,先到厦门,再到福州,为什么感觉厦门很辉煌,而福州很黯淡?
问题很直率,神情也非常认真,一如皇帝新衣中的小孩,道出了大家都感受而又没有堂而皇之表达出的想法。
主持人委婉、巧妙地作了回答,话题很快转移了,但却引起了我内心极大的共鸣。其实,并非只是台湾学者,几乎所有到过福州的省外朋友,都有同感。
要说清这个问题,很难。
我们不妨先反问一下:有必要提这样的问题吗?
如果是问,为什么感觉厦门很辉煌,而漳州很黯淡、而蒲田很黯淡、而宁德很黯淡?则这个问题不回答也罢。但福州不是漳州,不是蒲田,不是宁德,福州是一省之会,是八闽之首,是福建之窗啊!
看来,提这个问题非常必要了,自然对他的回答也就非常重要:
第一,作为福建之窗,福州既然黯淡,推而广之,福建也必然黯淡,厦门的辉煌是偶然的、个案的。于是很自然得出推论:厦门不错,但整个福建不然。福建的形象便油然而生,福建的吸引力便油然而下。
第二,作为八闽之首,福州尚如此黯淡,其他城市岂能翘首以待。城市竞争力由此因福州而得出一般,而得出福建城市竞争力整体低下之结语。
第三,作为一省之会,福州聚集了福建最雄厚的政治资源,最强大的经济资源配置能力,尚是如此黯淡结果,全省经济景气可在想象之中。
如此等等,福州的黯淡必然引发福建的黯淡,必然引发出诸多的负外部性,必然株连九城。因此,福州的改变便显得十分必要。
但福州欲从黯淡走向辉煌,路又在何方?
回到厦门与福州的比较。我们首先要认同城市的差异性,譬如广州与深圳,南京与苏州,一省之内,各有千秋,相得益彰,差异但不悬殊,差异但却均衡,差异却不显辉煌与黯淡之分。恐怕很少有人会说,深圳辉煌、广州黯淡,苏州辉煌、南京黯淡。于是乎,这种均衡下的差异带来了整个区域经济的走强,这种差异当拍手称快!但福州与厦门,一个辉煌、一个黯淡,实是告诉我们,二者有城市之差异,但却无城市之均衡啊!失去了均衡,也就失去了福建的强盛。
看来,城市发展之要害,不是差异了,而是在差异中如何走向均衡,走向辉煌,或者曰:差异与均衡同现。
福州的差异何在?让我们先看看厦门的特色。厦门的特色是在一个海字。厦门临海,得海之天然沙滩,海之天然岛屿,海之天然风光,当是自然之造化,可遇而不可求。此形成厦门与福州最大特色,但,是基础,不是必然。漳州有海,蒲田有海,并非就形成厦门般特色。厦门特色之必然,乃是将海的波涛与城市的起伏融入时代,浑然于海浪与楼群之间。
福州中心城区临海尚远,城市经营不可能也无需在海字上下太大功夫。福州的差异,其实也在一个字:江。福州的特色,也必须构筑其上。闽江穿城而过,绵延福州五十公里,蜿蜒曲折,坦坦荡荡,沿岸风光无限。此是造物主的赐予,数千年来惠及两岸民生。然福州虽得其江之禀赋,却未能将江之资源发扬光大。多少年来,江在城的黯淡中静静流淌,城在江的黯淡中默然成长。福州之黯淡,实质是江的黯淡,是城的黯淡,是城与江的交相黯淡。
毫无疑问,福州的辉煌,当从江的辉煌中崛起。福州必须从闽江厚重的文化中提炼出江的时代旋律,将城市的波动与江的蜿蜒在时空中交相辉映,打造一座富有现代气韵的中国东南江城。
海西建设以来,我们看到了这种变化。江滨公园正在诉求江的历史和江的见证,正在将江的文化挖掘与展示。而沿江两岸楼群,正在争先熔融江的文化。福州江之文化和厦门海之文化,正在差异中互动,在差异中迈向均衡,在差异和均衡趋势中推动海西的耸立。
这位台湾学者,如果有时间多去走走,他会感受到这种临江扑面而来的城市现代气息。尽管这丝气息还比较稚嫩,还不够宏大,但足以显示路人。
也许,五年,或者十年吧,当这位台湾学者再次来到福建,相信他会告诉我们:此行先到厦门,再到福州,都很辉煌啊,又各有特色……
作者简介:
杨永忠,福州大学经贸系主任,校聘教授,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,复旦大学流动站博士后,福建亚太合作与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,产业经济学、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导师。
联系地址:福州市工业路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经贸系杨永忠 邮编:350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