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刍议
时间:2007-08-01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李树声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河北省石家庄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李树声高级规划师
摘 要:石家庄市已列入全国35个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。解决水资源危机问题,已经成为势在必行、势在必抓、势在必办的第一要政。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。创建的根本途径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关键词:创建节水型城市
城市自设市之日起,就要切实抓好发展、安全、贫困三件大事。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,这是第一要务;安全是关乎全市人民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安全,这是第一要策;贫困是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资源贫困,如土地资源、矿产资源、水资源等等,这是第一要政。因为这三件大事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昌盛与衰亡,所以必须自始自终地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,并且科学有序地协调好、处理好。
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,在“十一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就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主题,郑重地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的伟大号召。这是党和政府认真贯彻“统筹城乡发展、统筹区域发展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”的“五个统筹”方针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。结合石家庄市的社会条件、自然条件、地理条件和资源储蓄现状,我们认为以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为突破口,即是当务之急、大势所趋,又是势在必抓、势在必行、势在必办的第一要政和要措。从这一理念出发,我们从石家庄市域内的水资源储量、用水现状、存在问题、节水潜力以及如何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等方面作一刍议。
1.着力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,是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政要措
石家庄市地处华北地区南部,是华北平原的腹地,市域总面积为15848平方公里。辖区内地下水储量为20.58亿m3;地表水按P=50%计算,年供水量约为5.60亿m3;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为0.34亿m3/年;客水入境量由于近年来急速减少,现仅为3亿m3/年。以上四项之和,总水量为29.52亿m3。上述水量对于我国以农业国著称的北方地区来说,尚属富水地带,故石家庄地区素有富粮、富棉、富果“三富”之称。可是进入工业化时代,情况就不同了。20世纪以后,随着1906年平汉(北京至武汉)、正太、石德铁路的相继开
通,石家庄由面积仅有0.5平方公里、人口610余人的村庄一跃发展成为新兴城市。在迅速集聚土地、人口、工业、商贸和科教文体卫的进程中,正式设市不足40年就发展成为人口规模超过50万的大城市(石家庄正式设市时间为1939年)。而今更发展成为主城区人口超过224万的特大城市。在城市规模飞速发展的形势下,用水量也急剧增加,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采补失衡;70年代形成以第一印染厂为中心的地下漏斗区;80、90年代地下漏斗区迅速扩大,水位埋深日趋沉降;而今漏斗区面积已扩展到150多平方公里,水位埋深沉降到43米。多年来的强行开采和超采,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危机,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,成为全国35个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。
目前石家庄市域内总用水量为34.24亿m3。其中,城乡居民生活年用水总量为2.76亿m3;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年用水总量为31.17亿m3;环保事业年用水总量为0.3亿m3。而在生产用水中,农业用水量为25.57亿m3,占全年用水总量的74.67%;工业用水量为4.63亿m3,占全年用水总量的14%。由此可见,第一、第二产业是两个用水大户,因而是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的必抓重点,也是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常抓不懈的要政要措。
2.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,必须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
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,也是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的根本措施。这就是说,只有采用科技创新手段,才能快速有效地推进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的步伐。具体地说,要重点抓好以下科技创新工作。
2.1发展节水型农业。要实现农业生产的节约用水,首先在品种改良方面花气力下功夫,即大力研制、试验、推广旱化、优质、早熟的农作物。大家知道,含在土壤之间的壤层水,是一切植物的生命之源。而旱化、优质、早熟农作物,是指其作物品种耗水量少、产品优质且生长期较短的作物,或者是生长期短、又在雨热同季的6-9月份播种、管理、收获,可充分利用降雨,不需浇灌的作物。这样的作物基本依靠自然条件,不需或很少实施人工浇灌就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。
2.2是普遍推广喷灌、滴灌方法。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“风调雨顺”,它告诉人们,风是促进五谷生长和成熟的“激素”;雨是保障五谷生长和成熟的“乳汁”。无风不可、强风亦不可;微雨不成、涝暴雨亦不成。由此导引出这样的结论:浇灌农作物采用当前的“大水漫灌法”并不科学,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,也会浸坏作物的根系,尤其是黏度较大的黑色土壤,用“大水漫灌法”浇灌,更易沤烂根系。因此,普遍推行喷灌、滴灌法,不但对作物生长大有裨益,更能达到节约用水之目的。
2.3发展循环经济,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,是节约工业生产用水的根本途径。循环经济是遵循减量法——再使用——再循环的原则,尽量减少经济区域内废物,将园区内一个工厂(企业)产生的副产品作为另一个工厂(企业)的投入或原材料,通过废物交换、循环利用、清洁生产等手段,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物趋近于零排放。这是最理想、最具环保意义的经济。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、科技含量高、能耗低、环境污染少,并能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模式。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,体现了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实质,更是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的根本途径。
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节约水资源,还要大力发展污水资源化技术。例如:工业园区排出的废水,经处理后可用于仪器、仪表和机械制造的清洗用水;清洗用过的水,可用做陶瓷生产的磨石用水等。又如: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,可视处理后的水质情况,用于农业生产喷灌,用于工业生产冷却,用于冲洗汽车等。总之,推行“污水资源化”技术,是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2.4搞好雨水回收利用,是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的重要步骤。石家庄市辖区内的气象特点是:行唐、灵寿、平山、井陉等西部地区,比晋州、辛集等东部地区降雨量偏多,全市年平均降雨量约550mm。另一个气象特点是降雨量相对集中,从防汛部门得知,每年6至9月份为防汛期,7至8月份为主汛期,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人们所说的“七下八上”为盛汛期。每年60%以上的降水都集中在主汛期内。雨量相对集中既有弊又有利:弊是容易产生洪涝灾害,利是便于收集实现雨水资源化,从而达到涵养水源和节约用水的两个目的。
据有关部门和专家测定,石家庄市建成区按130平方公里计算,年平均降雨量按538mm计算,每年可回收雨水总量6000-7000万m3。剔除入渗因素和零星小雨不可回收因素,相当于我市现在的二分之一地表水厂的年产水量,而且随着建成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增大收水量。
收回的雨水,可根据不同情况、多种方式进行利用。例如:选择城区内不宜建筑地段的坑洼地,通过防渗处理后人工造湖,这样既可增加城市景观,又可调节空气。又如:通过绿化建设,提高城市的软覆盖率,既能作为绿地浇灌用水,又可涵养水源、缓解地下水沉降速度。再如:可以利用回收的雨水进行回灌,以补充地下水。机关、学校、厂矿等大中单位和居住区,还可以利用回收的雨水浇灌绿地等。总之,城区的雨水尽量不要排走,而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充分利用,这对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是一条重要渠道。
2.5完善供水设施,做到科学用水,节约用水。水是农业的命脉,工业的血液,生活的甘露,城市的生命。一言以蔽之,就是人类与水同兴衰共存亡。为此,在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的全过程中,要通过完善供水设施,强化管理办法,在保障供水的前提下,通过各个渠道全面开展节水工作,逐步实现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。首先,在不断完善供水设施建设的同时,坚持做好监测设施监控工作,从源头上杜绝跑冒滴漏。石家庄市的供水管道设施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大量敷设铺建的,多数管网管道已处于超期服役、更新换代时期,因而时常出现管道破裂、喷水如泉、管水渗漏、跑冒滴漏等各种现象。2005年,石家庄市城市管理部门实行无缝隙管理工作法后,针对供水总公司每年亏损的实际,聘请北京一家地下探测公司对省会1000多公里的供水管网进行检测,共检测出漏水点109处,仅此一项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1636万元。在创建节水型城市中,此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,一定要采取补救措施尽快解决好更新换代问题。其次,要通过技术手段开展全民性生活用水的节水工作,把循环利用列入创建节水型城市的议事日程。例如,每户家庭设置洗菜、洗碗等的收水装置,将洗菜洗碗用过的“废水”收入收水装置中,经过沉淀、除油、除污处理后,作为冲洗厕所、擦地用水;宾馆、浴池等单位,要自设微型污水处理厂,将处理后的水用于洗车、冲厕、墩地、浇花等方面的应用。总之,生活用水也要效仿循环经济发展之路,通过循环使用,最大限度的实现科学用水、节约用水。
3.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的组织措施
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首先必须更新理念,将其作为决策机关的第一要政抓紧、抓好、抓细、抓实。为此,一要切实加强对“创建”工作的领导,大力宣传“创建”工作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;二要设立“创建”工作的专门机构,代替决策部门行使政府权利,为“创建”工作谋划资金、人才、技术以及各种服务;三要制定“创建”政策,为“创建”工作提供政策保障,创造良好的“创建”环境,教化不良的行为和现象,制止浪费水资源的各种行为。
总之,创建现代化节水型城市,必须加强领导,统一思想,使广大民众都知道:“水情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,水资源状况对国家兴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。” 要教育广大民众“珍惜生命要从珍惜每一滴水开始”。要增强忧患意识,实现资源节约,解决资源匮乏,保证经济社会健康、有序地可持续发展。今后想问题、办事情、搞建设、求发展必须首先算清水账,做到在水的问题上“心中有数”。
(石家庄市城科会 050011)
作者简介:
李树声,男,1934年出生,河北玉田人,石家庄市市委、市政府决策委员会副主任,高级规划师。